
防偽查詢
聯系方式
深圳市豹點科技有限公司
地 址:深圳市南山區桃園路
田廈國際中心B座1235
郵 編:518052
聯系人:李先生
電 話:189 4870 7815
手 機:189 2467 2967
傳 真:0755-8670 3785
E-mail:felix411@cnbaod.com
網 址:www.cnbaod.com
離我們日常生活最近的科技公司非蘋果、谷歌、微軟莫屬,蘋果提供最高端最好用的智能手機,谷歌的手機系統安卓無處不在, 微軟則是個人電腦操作系統的壟斷商, 只要使用電腦,就離不開微軟, 當然使用mac的用戶除外。
然而奇怪的是蘋果和谷歌兩家公司總是受到用戶的追捧和愛戴, 用戶會說蘋果的手機是世界上最好用的手機,IPad是21世紀科技界最偉大的創新,mac電腦是高端和品味的象征; 用戶會說谷歌是最精準的搜索引擎, 在國內要不是和中國政府對著干,這個領域根本沒百度什么事。谷歌家的安卓系統,把智能手機拉進千家萬戶。 諸如此類,反正蘋果和谷歌的優點數不勝數。
而微軟卻是相反的,它總是處在用戶的對立面,遭受用戶的吐槽、謾罵、抨擊。 如windows系統很爛,安全性跟屎一樣, 經常受到病毒的攻擊, 而且還容易藍屏、死機,嚴重影響用戶體驗。 IE瀏覽器是業界毒瘤, 拖網頁技術發展的后退。office、visual studio等軟件太臃腫,拖垮計算機性能。 總之, 微軟是最令人討厭的科技公司,可惡的是它竟然無處不在。
不可否認, 微軟的產品的卻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, 蘋果和谷歌的產品也足夠優秀,但是用戶言論的導向總是偏向于放大蘋果和谷歌產品的優點, 對于微軟則相反, 它的缺點會被無限放大, 優點則被視而不見。
事實上我覺得用戶對微軟的產品評價很差, 尤其是IT界的內部人士,很大一部分原因并不是微軟的產品真的差,畢竟微軟擁有最優秀的計算機科學家和工程師,而是因為受到刻板印象的影響。此外,很多專業人士愛黑微軟, 口口相傳, 不知不覺連那些一臉懵逼的小白也都被了帶過去。
那為什么那些專業人士偏偏挑微軟黑,而不去黑蘋果、谷歌、IBM呢?肯定是微軟本身存在問題,用戶是公正的,難道他們跟比爾蓋茨有仇?
的確,微軟被黑是有原因的,因為它犯了眾怒 。這跟比爾蓋茨上個世紀利用不怎么光明正大的手段在IT行業大殺四方有關系。
比爾蓋茨不但是個技術天才,商業能力也無人可及。 這點和喬布斯非常的不同,在技術和產品的嗅覺上,喬布斯要強于蓋茨,所以蘋果能設計出IPod、IPad、IPhone這樣引領時代潮流的電子產品,如你所見,現在的蘋果公司可比微軟公司牛逼的多。但是在上個世紀, 蘋果差一點被微軟搞死。
微軟創立于上世紀七十年代。 蓋茨在哈佛念書的時候,某一天在雜志上看到一家叫Altair的微處理器商的文章, 他給那家公司打電話, 說自己為他家的處理器設計了一個basic編譯器,希望能和他們合作。 那家公司對這個事情很重視,還專門派人來和蓋茨溝通,但事實上,蓋茨哪有什么basic編譯器,他只是在耍空手套白狼的把戲而已。 可神奇的是,三個禮拜后, 他真的交出了那個事先根本不存在的basic編譯器。所以不得不說蓋茨是一個技術天才,這種事情, 就算放在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現代,也沒有幾個人做得到。 微軟公司也是因為蓋茨的這單生意而被創立的。
后來, 微軟傍上了IBM。剛開始時, 蓋茨只是向IBM推銷自家的basic編譯器,而IBM因為個人電腦業務的發展, 需要一個操作系統。他們問蓋茨能否向他們推薦一個滿足他們業務需求的公司。 那個時代的IBM,技術能力強大毋庸置疑,自己家也有操作系統。 但IBM的客戶都是企業用戶,如著名的世界五百強。 個人電腦業務只是IBM很小的一個業務分支, 再加上當時這塊業務還處于試水階段, 前景并不明朗,而軟硬件一起開發,需要大量的成本和時間, 于是IBM就希望把軟件業務外包出去,這也是他們找蓋茨的原因。
蓋茨向IBM推薦了一家做操作系統的公司,可因為價錢原因談不攏。 于是蓋茨想著不如自己給IBM開發操作系統,但是那個時候微軟根本沒有操作系統。 于是, 蓋茨再次甩空手套白狼的把戲,先答應幫IBM開發操作系統, 回頭花了7.5萬美元去別的公司買了一個DOS操作系統,轉手賣給IBM。真是不得不佩服蓋茨做生意的高明手段。
蓋茨不像普通的創業者,賺一票就收手, 他想把微軟開成百年老店。 于是他并沒有把DOS的價格要的很高,對于每臺裝DOS的電腦, 他只收5美元的授權費,另外還免費贈送basic編譯器,這么便宜的價格,別人連盜版都懶得盜,蓋茨這么做,為的就是吸引開發著用basic在他的DOS上開發軟件, 使用戶產生對微軟的依賴。
此外, 蓋茨在和IBM簽訂合同時, IBM并沒有注明DOS只能安裝在IBM的電腦上,后來蓋茨利用這個漏洞,到處兜售他的DOS系統。 因為IBM的影響力,很多電腦廠商都開始使用微軟的DOS, DOS的市場份額也飛速提升, 一度占到個人電腦80%的市場份額。 為此,IBM很不爽, 但是也無可奈何。
坑了IBM, 蓋茨又開始打蘋果的主意了。
蘋果創立初期, 賣的是一種叫麥金托什的電腦
喬布斯請蓋茨的微軟為這種電腦開發軟件,蓋茨體驗了這種電腦,瞬間覺得日了整個動物園:尼瑪, 這電腦的操作系統比自家的DOS不知道要強到哪里去了。
要是讓它做大那哪還有自己的立足之地。
蓋茨一邊答應替蘋果的麥金托什開發軟件,一邊秘密的組織團隊緊鑼密鼓的開發新的windows操作系統。
麥金托什電腦雖然好,就是死貴,價格高于市面上普通IBM PC 一倍不止, 因此銷量一直不好。 再加上那個時候蘋果公司內斗嚴重,喬布斯把百事可樂的CEO挖過來做自己的蘋果公司的CEO, 結果不到一年的時間, 這個百事的CEO得到了董事會的支持, 反而把創立蘋果的喬布斯給趕出了公司,不得不說喬布斯把自掘墳墓這件事給做到了極致。
因為這些原因, 微軟抓住了寶貴的時機,后來居上,開發出和麥金托什電腦一樣先進的圖形界面操作系統, 并一舉壟斷性的占領個人電腦操作系統90%以上的市場,那個時候windows系統賣的跟現在的IPhone一樣火爆。蘋果公司因此也被擠的差點關門大吉。
我們知道,一個公司要發展起來,靠的是創新, 這點毋庸置疑,蘋果和谷歌的產品已經很好的作了證明。
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壟斷。當發現有別的公司有創新性產品時, 利用自己大公司的優勢模仿一個,然后再借助自己某一領域壟斷的地位,打壓對手, 使自己的產品發展壯大。這是一種扼殺創新的手段,所以,在國外, 對壟斷的一直有嚴厲的抑制手段。
顯然, 創新能促進社會和科技的發展, 但要把一個擁有創新性的項目做好做大, 是艱難的。但利用壟斷的手段達到相同的目的卻要容易的多, 所以一些壟斷性企業,往往會偏向于利用壟斷優勢發展產品而不是靠創新。 微軟也不例外。
微軟壟斷操作系統市場以后,先弄死做電子表格的蓮花公司,再弄死做字處理軟件的word prefect公司,因為這兩種軟件都有巨大的市場,現在我們最常用的excel和word就是那時候微軟用來消滅對手的武器。我們知道, 微軟的操作系統每隔一段時間會發布新版本,微軟的操作系統和自家軟件是同步開發的, 新版的操作系統發布,新版的應用軟件也會同步發布。而第三方的軟件廠商, 只能在新版操作系統發布以后, 才能針對操作系統更新自家的軟件。 微軟靠這點就可以要了對手的命, 用戶更新了微軟的操作系統,卻發現原來的第三方應用軟件出現了兼容問題,不好用了。 而微軟家應用軟件卻是最新的好用的, 用戶怎么選, 用腳趾頭想想就知道。蓮花公司和word profect公司就是這樣被搞死的。
最令人發指的是搞死瀏覽器廠商的網景公司的手段。
上世紀九十年代互聯網蓬勃發展,瀏覽器市場讓網景公司占了先機。互聯網是未來的趨勢,蓋茨不可能不清楚。 瀏覽器是互聯網的入口,幾乎是每個電腦用戶使用電腦必然會用的軟件, 是兵家的必爭之地,當蓋茨發現網景的navigator瀏覽器占領大部分市場時, 蓋茨意識到了危機。
蓋茨本打算收購網景, 被網景CEO拒絕, 畢竟是開業一年就上市的公司, 而且上市后股票翻了好多倍, 前途不可限量,怎么可能愿意被微軟收購。 收購不成,微軟便和網景談合作,但是微軟的合作條件相當苛刻, 甚至于要求派人入駐網景的董事會, 因此合作又被拒絕。
這表明, 網景是鐵了心要和微軟對著干,事實上網景高估了自己。
當時, 蓋茨在微軟下了命令,很多工程師被要求停止一切手頭工作, 不管是多么重要的項目, 全力投入開發IE瀏覽器。 在整個公司IE開發被列為頭等要事。
隨著微軟新版windows發布,IE被預裝其中,免費提供給用戶使用,而同時期的網景navigator瀏覽器是要花錢買的。微軟的這個策略讓navigator瀏覽器短時間內市場份額大跌,沒過幾個月網景公司就掛了, 真是火的快, 死的也快。
把網景搞死后, 微軟的IE占瀏覽器90%的市場份額,蓋茨的目的達成了,剩下的事情就是去向法院解釋這么做的合法性。而在法庭上,蓋茨卻不承認這是利用壟斷手段打壓對手,他狡辯說IE不是一個軟件,而是windows一個功能,所以不能算惡意競爭。 他這么說, 法官也拿他沒辦法,最后只能讓微軟賠錢了事。但是那個時候微軟最不缺的就是錢, 他是世界上市值最高最能賺錢的公司,賠錢算個屁,只要占領了市場,賠出去的錢遲早賺回來。
蓋茨嘗到了甜頭, 又用同樣的手段弄死了RealPlayer播放器。
只要是80后網民, 肯定用過RealPlayer播放器。 同時期被廣泛使用的還有Media Player播放器,預裝在windows系統中, 這便是微軟用來和RealNetworks競爭的產品, 競爭方式和IE對戰navigator瀏覽器的方式如出一轍, 預裝加免費。
RealNetworks公司還沒有死,但是RealPlayer卻已經死了好多年了。 這其中原因是RealNetworks的創始人是微軟的高管, 與微軟競爭時期,他深知蓋茨的手段,Media Player推出以后,他就知道RealPlayer已無幸免,于是改變RealNetworks運營方向,轉做在線視頻, 微軟看不上這塊業務,因而茍延殘喘的活了下來。
在客戶端軟件蓬勃發展的時代,世界就是微軟的, 只要是微軟看上的領域,其它公司休想插足,不是被收購就是被弄死,除了adobe和oracle這樣的異類, 幾乎沒有像樣的大型軟軟件公司存活下來。
2000年,微軟輸了反壟斷官司,美國聯邦政府要把微軟給拆成兩個公司,一個專門做操作系統,一個做其它軟件。 微軟股價應聲而下,一夜腰斬。
但是, 不得不說微軟公司運氣好的不得了。 那個時候美國總統換屆, 共和黨的小布什上臺,恰好微軟公司和共和黨關系非常鐵,在共和黨政府的庇護下,微軟逃過了被拆分的命運。
因為壟斷微軟賠償受害公司超過100億美元,對別人來講, 這一金額可謂天文數字,但對微軟而言, 不過是九牛一毛,微軟一年純利潤也遠超過這個數字。
我講了這么多, 大家看出來了沒有, 為什么微軟會招黑?在行業內口碑會這么差? 因為他的仇家實在是太多了, 現在業內的一些精英們, 不乏有當初和微軟競爭的受害者, 他們不會給微軟好臉色看, 他們寫的博客、書籍中, 滿滿的都是抨擊微軟觀點。他們的影響力又是如此的大,觀點在世界范圍內流行、泛濫。 我看過不少技術、科技、雜文類的暢銷圖書,里面觀點多少總會有站在微軟對立面的味道, 有的觀點我認同,但是有的觀點真的站不住腳,剛開始這種觀點只是在特定的專業人群中傳播,但是一傳十十傳百,經年累月這些觀點慢慢的散布開來,左右到了所有的人 。這一切只能怪微軟當年作孽太深, 惹得天怒人怨。同樣是壟斷, 谷歌做的卻要好的多, 它甚至對外宣稱把“不作惡”作為公司座右銘,我們不討論其中的真假,就算這僅僅是一種公關手段,至少對于約束自己能起到一定的作用, 這比微軟不知道要強哪去了。